新春佳节,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拉开了帷幕。连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蔓延,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以最坚决的态度、最严格的措施、最果断的行动、最“硬核”的推进,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疫情无情人有情,在这场难打硬仗背后,总有一些身影令人动容,总有一段故事值得难忘……
洛阳职业技校学院的医学生们有这样一群人:冲在守护群众生命的第一线,是职责更是本能,医者仁心,从来不是说说而已,他们拼尽全力与死神搏斗,他们只要还有一线生机就决不轻言放弃、他们有的还是一群孩子,只是换了一身衣服。
一、刚刚走向岗位的洛职医学生
故事要从一个16级大专药学3班蔡冰梅说起。该生在洛阳市中心医院实习,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医院所有的医务工作者都放弃了春节休假,坚持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全员在岗待命。她作为医院药学部的一员,一名即将转正的预备党员,就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尽一点自己的微薄之力。 在接到医院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通知后,药学部迅速建立了发热门诊药房,按照医院,要求在药房人员紧张的大环境下,加强发热门诊药房力量,以实际行动加入到这一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阻击战中,“我是党员我带头防控疫情当先锋。”无论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只要国家需要,人民需要,她们都义无反顾!
都说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那新型冠状病毒就是狡猾的敌人,医生护士就是奋勇杀敌的战士,药品就是用于消灭敌人的枪支弹药,作为物资保障组成员的药学部,疫情面前,上下齐心严阵以待。很快,她们以医者的名义写下了请战书,向新型肺炎疫情宣战,作为一名党员她自愿加入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当好人民群众的健康守护神,用所学的药学专业知识为患者,医务人员做好咨询和用药指导服务,药品是保障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助的关键,严格按照工作流程为患者准确调配发放药品,并且再三仔细交代服药方法和注意事项。然而还要做好调剂室内部环境药品的消毒,降低对药品的污染成了我们每天必做的工作。在更加严格的程序和比往常更加密集的工作量下,她坚持做到每天对药房窗口进行清洁消毒。回收的麻醉药品,空安瓿废贴等进行密封处理,降低交叉感染的发生, 同时,积极倡导不信谣,不传谣,全力以赴打好这场疫情阻击战。
蔡冰梅,16大专药学3班,洛阳市中心医院药房工作,他坚守岗位,自行与父母隔离的第十八天。
“春节原本是举家团圆的时刻,但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一名医护人员,自年三十接到任务至今,高若涵在义马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平均每天接诊发热病人10余人、有湖北接触史的8人、自湖北回来探亲者2人。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 不断有医护人员前去一线,在医院里,每天都有发热感染人员,每天接触病号时候也不知道哪个是否有感染的经历,下完班之后害怕回家,害怕传染给家人。因此,高若涵选择自行与父母隔离,搬出来自己住一住就是18天。“在这场战斗中,我们没有一个是局外人,我们一定会不负党和国家培养!”来自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19级临床304班高若涵这样说道。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高若涵便主动向医院“请战”,坚持守卫在工作岗位上,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从大年三十至今,高若涵自行同父母隔离,在万家灯火齐相聚之时,他已经许久没有见到母了......而自己的父亲也是当地派出所一名警务人员,同样也奋战在疫情的最前线。母亲不放心儿子,要来看他,他坚决不同意,他哪是不愿意见父母啊,只是他不愿意让自己的母亲担心,因为家里还有妹妹需要照顾。他不愿让母亲看到他每天工作的样子,母亲心疼,他的心更疼。
“平均每两个小时换一个地方,保证医院无死角消毒。紫外线杀菌消毒是利用适当波长的紫外线能够破坏微生物机体细胞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或RNA(核糖核酸)的分子结构,造成生长性细胞死亡和(或)再生性细胞死亡,达到杀菌消毒的效果。因疫情影响,医院要求每天对检查室及生活区消毒,他们利用下班夜间时间对科室内外及生活区进行消毒,已经习惯了。”这是他一个年轻的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的规定动作。
医院医疗防护物资匮乏出谋划策
班里同学得知后,同学们纷纷表示为拥有这样的同班同学或室友加油。
二、应往届毕业生及校友情况
这是一位毕业于洛阳市卫生学校01级护理3班的沈婷婷 ,是东方医院隔离病区护士长。在一线持续工作15天,在疫情来临,她还递交火线入党申请书,因为这样可以更坚定的冲锋前线。
沈婷婷坚守隔离病房15天,同在这家医院住院的奶奶想见孙女,也只能隔门相望。
这是洛阳职业技术学院15级大专护理3班郭亚飞,他是一名男护,在东方医院重症科工作,在校期间是学生团干部,学校内工作起来认真踏实,有奋斗精神,忘我干劲,承担很多学生活动。参加工作后依然加倍努力,特别是疫情期间更是发挥一名男护士的作用,为医院加油,为母校添彩!他是一名刚刚毕业不久的医护人员,男护付出会更多一些,他从没有怨言,脱下防护服的那一刻,湿透的工作服是他年轻的身体扛起重重的责任!
图左上为东方医院肿瘤血液介入中心王亚伟,也是洛阳职业技术学院 2016级大专护理13班的学生,刚刚毕业走向工作岗位,同样在这次疫情期间,作为一名男护奋战在一线。
作为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名导医张琦琦,是2016级大专护理22班学生,刚刚从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毕业,曾是学生会干部。科大一附院是我市收治新型冠状肺炎病人的定点医院,虽然只是导医但在工作期间不断接触发热咳嗽及外地接触史的病人,她能做到认真疏导,积极分诊,尽到责任,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和节省时间,上班的这一段时间她天天吃泡面,她们都还是一群孩子,只是换了一身衣服而已。